评论:

  • 卫泓成 4小时前 :

    关于开车的恐怖,包括车窗的指纹,车前的幻影和导航的问题,这些细节构思的很细腻。对隧道空间的挖掘也体现了导演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红衣女鬼步步迫近,这个恐怖的力道确实很大,也很直白。牙科医生拍摄从口腔的内部向外拍很新颖。对于蚜虫的捕猎过程,表现得特别极致。疼痛感极为官能。但是看到后面同质化愈加明显,看疲了。

  • 卫昀峰 3小时前 :

    2022年了,韩国电影还在用二十年前的桥段手法拍恐怖片吗?

  • 初采 4小时前 :

    果然是首尔怪谈:铁线虫+女高+傀儡(人偶)+……把韩恐卖的好的故事打包了个精简快餐

  • 成天睿 8小时前 :

    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背景下,进行清晰且丰富、多方面的表达,对比、象征等方式也很精准(闪着灯的寺翁在城市面前、瘸腿的“大象”等等),人物也各自一派、让表达丰富。

  • 承一嘉 2小时前 :

    1.8见到了贾导!很惊喜,太太太压抑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不苟言笑的爸爸,迷信的妈妈,活不出希望的孩子…

  • 圭忻畅 3小时前 :

    比第一部略强一点,但仅仅是略强一点点罢了。

  • 孔善芳 2小时前 :

    故事还是比较完整连贯的,没有突出的硬伤,也没有很触动我的地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是个人在某些方面缺乏共情能力的原因),不得不说,在中国语境下来看视电影中所谓的“雕刻家”、“艺术家”、“公务员”这些字眼,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误读的。

  • 操傲易 0小时前 :

    6:二手衣柜(没鬼 但有变态男)

  • 东雅歌 5小时前 :

    导演走了一条内心线 似乎拆迁对于一直曾经生活在某处的人们内心某处的崩塌才是情感执念最为真实的写照 又让我再一次想cue一下加加林

  • 卫虹燕 6小时前 :

    想到l说旁边的大哥睡着了打呼噜,醒来吐槽一句“1400?”继续睡就想笑。放映结束后前排男生鼓掌声特别大,( ̀⌄ ́)我对这部片倒是没啥感觉…出影厅看到毕赣和安娜,才知道我们是在一个厅看电影呀

  • 嬴吉玉 0小时前 :

    跟本届平遥的论坛主题形成了某种呼应,即个体经验与公共建筑、群居生活的联系。白色大厦就是一个群居空间的代表。(p.s. 毕赣老师比想象中瘦一些

  • 婷花 8小时前 :

    靠着机翻字幕和抖音解说半理解看完了

  • 始醉蝶 6小时前 :

    但是作为处女作感觉过关。

  • 不秀英 7小时前 :

    颜值挺高的!10个故事如果2个小时全是这样的画风我可能会觉得难看,虽然太短会忽略细节也没交代一些原因,恰恰因为这10个故事我才会看完。没有营造恐怖的氛围,都是直接铺陈。喜欢姐妹情,人形模特,和容貌焦虑

  • 文骞 6小时前 :

    年度最差电影必有它一席。棒子拍电影不是没能力,这部拍的实在草率,不过起码证明有拍丧尸片的潜力。故事质量和拍摄手法,说是粉丝自制我都信。

  • 彩弦 0小时前 :

    白色大厦是导演人生中的重要的精神符号,只可惜这样的精神图腾也难免遭到时代发展的淘汰。白色大厦的衰落象征着人物友情家庭等多重回忆与情感依赖的终结。面对生活的冲击,主人公的家庭选择了隐忍,想留下来的父亲不得不为了楼中就收拆迁款的住户游说他人搬迁,想与父亲分享梦境的孩子也被母亲喝止,下定决心去治疗疾病的父亲最后还是在物质的压迫下当断不断,最后付出半条腿的代价。生活无情似水,当你只是一个无根的水草之时,又怎样奈何随之飘零。

  • 不清涵 3小时前 :

    想到了X 国,挺有代入感的。但节奏真的太慢了,这就是文艺片吧

  • 休鸿 3小时前 :

    几个小故事谈不上特别惊悚吧,就还可以,但因为他一部电影包含了10个故事,所以每个故事的长度真的是挺短的。

  • 乌孙雪卉 8小时前 :

    城中心的矮楼拆迁,住户不可能享有最终的议价权,握着低薄的补偿金,以各自的方式搬离或迁往郊区。原来一起长大的朋友,不知何时再会。楠的父亲是与拆迁公司议价的楼长,患糖尿病已二十年。可不管他怎么坚持,把病情放在一边,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楠的伙伴有人投靠了海外的亲戚,阿托也不再有兴趣组舞队,姐姐与家里闹分歧不归。当楠父亲的职位被撤换,拆除爆破强制推进。结尾的十分钟,一家人住到了乡下木屋,父亲因为病情左腿已截肢。在饭桌上,楠提出还是要进城谋工作。故事发生在金边,没有聚焦于暴力冲突,但这个进程,真的再熟悉不过。城市的光辉,来不及看到其中人的流转

  • 侍晓瑶 4小时前 :

    “楼层噪音”前段悬疑对比塑造得不错,后面直接往奇幻方向走。而且毫无原因,明明是发现了夫妇,是一种解救为何了结了他。而隔壁女子如何解释也没有下文。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