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1995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郁轩 8小时前 :

    真的很不错!精神不是限定在一个人身上,他是一种延续。很精彩的电影!

  • 玥彩 0小时前 :

    “起码把美军当作人来写,把朝鲜的寓意当作孩童的善意”。个人感觉对美军的处理真的胜过很多影视,有纠纷其思维是诉诸“军事法庭”、即使是美军同伴牺牲也同样难过崩溃、坚持不对孩子下手、共同表达了反战的立场。

  • 菡锦 5小时前 :

    相当简练克制,场景单一,但节奏紧张,冰天雪地更为冷枪增添了一份“冷”,残酷与肃杀,但热血热情丝毫不减。没有丑化矮化对手,也没有一味追求我方的高大上,爱哭的狙击手这个设定很有意思。

  • 灵旭 5小时前 :

    个人感觉中规中矩,截取不起眼的小战役,撬动一个大主题。

  • 藤孤菱 1小时前 :

    也很喜欢电影里对敌军的处理 本来以为会描写他们内乱 自乱阵脚 但没有 就算是反派也是在关键时刻压抑得住情绪 保持理智的 双方是势均力敌的 结局也并非压倒性胜利 甚至可以说是险胜 这样的设置下 双方交战的紧张气氛更浓郁 我方的优势劣势更清晰地突显

  • 晁从丹 7小时前 :

    比照2020《一秒钟》,2021《悬崖之上》,这部依旧是擅长的以小见大&人物群像,导演早已在艺术和商业中完成了自洽,给予了符合大众期待且易于理解的呈现。叙事扎实不贪多,群像人物分成几组,各有交代,画面故事感十足,片尾曲潸然泪下。故事原型在现实中善始善终,也很安慰。

  • 竭知慧 8小时前 :

    1.张艺谋的第一部春节档电影,想为他声援,想为他呼吁,多一些排片吧!

  • 菅鸿煊 1小时前 :

    如果大永有后期留在战场独狼补杀的那种战斗意识、素养、勇气和智慧,开头明知对方精锐埋伏、己方已被牢盯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让战友来取自己的急救包?

  • 梦婷 5小时前 :

    这电影拍的真省钱,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场景中,但是节奏把握的很好,只是子弹时间的镜头有点多了。

  • 浦淑哲 6小时前 :

    张艺谋宝刀不老,比较深刻的演绎了抗美援朝的“冷枪冷炮运动”。

  • 栀倩 1小时前 :

    真的很惊心,每个人都是小人物,每个人都不平凡

  • 良天蓝 7小时前 :

    张艺谋拍的还可以,剧情太短了,就一个下午营救人质获取情报,固故事线太短,过程精彩 ,能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把没困刻画就是一副傲慢的样子。 开坦克拉小孩这个没有处理好,就可以个手榴弹就把坦克炸停了, 勺勺是最精彩的道具,中国志愿军有几个用的惯勺勺的,就酱子

  • 贸雨安 3小时前 :

    题材是我喜欢的,故事也讲得比较完整,简洁不拖沓。唯独不知是不是bgm选的一般,离戳我泪点就差一口气,有时候差那一口气就是7分和8+的区别。票房相对平淡但是成本也低,没有各路通稿尬吹也没有流量爱豆劝退。估计emo这次带女儿试水还是更注重口碑吧,这波操作很聪明。

  • 边访冬 7小时前 :

    ——聚焦个体事件,侧重人物塑造,锻造平凡英雄,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的创作力!

  • 首清昶 6小时前 :

    前面相当于很长的铺垫,后半段有点死神幽灵的感觉了。子弹时间是滥用,缺少一点想象力,可能emo这几年拍的太快了

  • 郯德寿 4小时前 :

    3.说这是九几年的电影也有人信。完全看不到电影业30年来的进步痕迹

  • 腾震 0小时前 :

    米军很人道嘛,不对小孩子开枪。

  • 景清晖 8小时前 :

    《狙击手》的叙事格局是非常小的,而影片的推进 是依靠于一定程度上的媒介误识,这种媒介误识表现在 黑白报纸上两种信息的展示决定了中美两方的动机不同,美军看到的是侦察兵亮亮和刘文武照片上的兄弟关系而进行逻辑推导,而忽略了照片上的一行汉字 “把青春献给祖国”,这种信息带来的误差也正是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一种突破口,它标识了这其中的文化差异 价值观取向以及在本雅明意义上机械复制时代下媒介方式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影片的最后 拿着报纸的大勇哭诉着 刘文武及队友的牺牲 而上级长官的答复则标志着英雄原真性的破坏,英雄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具备传承性,权力的重新分配导致媒介从礼仪功能的膜拜价值向政治功能的展示价值滑动,而英雄在媒介上的传承性更是价值观叙事不断拟人化的表现,是过去更是我们的当下。

  • 露洁 6小时前 :

    22.03 开门见山,干净利落;化繁为简,以小见大;层层推进,曲折起伏;延续传承,精神永存…PS:国师现在格外喜欢传承这个概念啊…PPS:同场观影人观影素质不错,印象里难得所有人听完片尾曲看完字幕才离场

  • 静冬 3小时前 :

    一段发生在白雪皑皑的雪地里的“明枪暗箭”的普通士兵们的故事却如此震撼人心。陪家里的老人去看,又听起老人们讲述自己当年的故事,更是能体会到年代和岁月留下的隽永记忆。剧情紧凑,演员演技在线,毫不意外地体现了张艺谋的超高水平,全片完成度更甚于《悬崖之上》。战争类型的电影从来不应该是爆米花爽片,而是为了永不忘的纪念。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