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复仇的真实的电影。1972年在联邦德国举办的第20届奥运会上,巴勒斯坦的极端恐怖组织“黑色九月”闯进了奥运村绑架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此要挟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该组织成员。
  联邦德国的警察草率对待了这次绑架事件,他们直接冲进了恐怖组织的巢穴企图武装营救 人质,孰料导致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全部遇难!
  事件发生之后,以色列“摩萨德”高层迅速训练了一批特工,展开了对“黑色九月”组织以及相关的巴勒斯坦人血腥的报复……

评论:

  • 运日 5小时前 :

    非要强行煽情迎接末日烟火,为了啥?大反派和007一家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怨,分分钟时时刻刻都想和他过不去,最后一秒钟都还要搞个死血吊坠,要和007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太多槽点,浪费生命看这个。

  • 权斯琪 8小时前 :

    泰晤士河边的小小岛国,永恒的阴天,苍白的脸,居然让我们都穿了他们的衣服,说着他们的语言,还能在天边的日俄争议岛屿扔下炸弹,可以了,你们有足够的时候了。所有故事都是回忆过去的荣光,但反派的荣光,总是怪怪的,这世界只有灭霸是真的反派,这世界,也只有你自己,在意那些回不去的时光。什么故事,什么性与暴力,都在讲述,过去的故事。可回不去啊,我们知道,可我们,还是不停去电影院,不停的,讲,不停的,念想。

  • 荆斯年 0小时前 :

    整体三星刚及格,吴京的第一part四星吧。乘风还在抗大上过啊,中间还听到了聂司令,不知道是不是聂帅。章子怡那一个也还不错,徐峥那个好在轻松。反正有不少突如其来的说教、无聊和尴尬,总体还行吧。

  • 束芳荃 5小时前 :

    章子怡执导的这个短章很好,最让我赞叹的就是她试图传达的情感的丰富性。为了不让孩子担惊受怕,爸爸曾告诉孩子,自己的职业是诗人,在天上写诗。为了这首诗,爸爸用生命做了燃料。这生活看起来本没有什么诗意,丧夫之痛,独自抚养孩子,在戈壁滩秘密坚持科研事业,死亡、苦难、不为人知,她本可以这样讲述这个故事。但她的诗却说,“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而你,我的孩子/ 是让我们想要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 香雅 1小时前 :

    吴京和章子怡的出人意料的好,徐峥沈腾中规中矩,总体来说不错

  • 源海菡 0小时前 :

    该作无论是单部来看,还是从“丹尼尔”版007的终结篇来看,都差些火候。格局可以说是太小了。

  • 涂怡嘉 9小时前 :

    放心,如果需要,编剧还可以让他活回来。非技术活,我都可以。

  • 赫锦凡 5小时前 :

    缺位的父辈与失语的母辈。诗>鸭先知>少年行>乘风。

  • 欧和悌 7小时前 :

    开天辟地。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畅想未来。四个导演四个主题,中心思想是我的爸爸,精神内核是我的祖国母亲。拼盘电影现在似乎成了国庆档的标配,俨然往新电影文化这个高度在发展。不置可否,确实有可看之处。四个短片各有所长,不用去分高下,喜欢就欣赏,不喜欢就略过。个人最喜欢章子怡自导自演的那一部分。能把诗和火箭联系在一起,绝对是一个浪漫至极的想法。而且章子怡和黄轩也把这种艰苦奋斗中的极致浪漫演绎的分外动人。结合山海情里的表演,越看越觉得黄轩太适合演黄土地上的拓荒人了。一老一小两位吴师傅的那段也不错,抗日版战狼还是看着很过瘾的。虽然都是喜剧,但是徐峥的如鱼得水和沈腾的青涩生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说好的艺术还是需要深厚的积累,即使是喜剧也不例外。特别表扬全剧的小朋友演员们,他们的表现足以让他们的父辈骄傲。

  • 骞星 1小时前 :

    我觉得邦德大叔的肚子还可以再减减。。我以为就从此不让亲亲抱抱举高高已经算狠的了,非得把人炸飞是什么道理???

  • 闳元白 6小时前 :

    告诉你山川大河

  • 欣采 0小时前 :

    我的孩子

  • 韶代柔 8小时前 :

    这就是The end,不再有007

  • 童心思 0小时前 :

    【7.3+1.5】

  • 烁骞 9小时前 :

    看完以后,非常失望的一部电影,跟前作比起来,这一部差点。

  • 祁沐东 1小时前 :

    我也是实在闲的无聊了才看,套路模式化的007已经早就失去了吸引力

  • 铭乘 7小时前 :

    我的孩子

  • 贾菊月 8小时前 :

    《乘风》很乱,《诗》很空。最令人费解的是把后面两个喜剧单元和他们配在一起,不伦不类。徐峥的《鸭先知》最出彩,沈腾和马丽最搞笑~

  • 繁宛凝 1小时前 :

    广告:8.0/10.0

  • 遇易真 7小时前 :

    唯一無涉生生死死的徐崢部分,也顯然帶來了最好的觀感。其原因除卻徐崢的導演技術同演技,以及一以貫之的對上海弄堂“小男人”的關注和著墨,更重要的是當代大部分觀眾更容易認同徐崢拍攝的時段及所傳達的價值。而相比之下,我們還很難找到重新講述戰爭與革命時代中國經驗的新鮮邏輯和手段,即便是在國人已對那套“大時代”的舊話語感到極度疏遠、拒斥乃至質疑的情况下。但正如廣告從有政治風險的破冰事物,到今天已為人們習以為常以至甚為反感;早早買房“上車”者從人人豔羨的對象,到今天常被視為阻礙城市社會階層流動的既得利益者,觀眾對這套對市場化加以歌頌的話語邏輯,可能也會經歷一個從樂見到厭倦再到批判的過程(參見不少知乎網友對徐崢部分的通俗政治經濟學批判)。届時,徐崢的故事恐怕也需要找尋新的講述方式。2021年10月12日於太古倉。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