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栀婷 2小时前 :

    在人物书写完全扁平的情况下,依然感谢有人十分精准地拍出了东亚家长脑内无需嗑药就可获得的疯P体验,而且哪怕嗑药的情况下也依然呈现出那种想象和意象二者皆匮乏的刻奇。华裔语境电影从曾经的《推手》《面子》《千年敬启》退化到现在的Crazy Rich Asian或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如同TikTok崛起一般无语。

  • 罕语林 0小时前 :

    看看隔壁Morbius, Lost City, Uncharted之流,票房扑街的背后是灵感的枯竭。这几年好莱坞热衷于拥抱各种主义、各种套路、各种公式,已经逐渐被反噬。很久没有在大荧幕上看到这种喷薄而出的创意和天马行空了。把东方元素演绎的又丝毫不做作,把简单内核描绘的丝毫不刻意。如果今年能有比这更好的片子,那该是得有多好。

  • 福骞 8小时前 :

    西方人终于意识到,中国家庭关系的复杂程度要远超过这个宇宙的量子纠缠

  • 锦芙 9小时前 :

    In short,电影大概就是前半段提了那个终极问题,后半段尝试去回答它;我想,大概有点“醒过来”的人至少都会有几次瞬间触碰到生命的真相——意识到人生终究不过是熵增定律下走向虚无的一场徒劳,然后不同的人创造、选择或者相信了不同的解释和意义,宗教、资本、权利、智识、爱好等等等等,只是这部片子给出的we are family之类的无条件爱对方这个解真的有点泛滥了,我只能代表我个人说sorry but not convinced.

  • 良天蓝 3小时前 :

    对swiss army man无感对茅台宇宙不屑一顾,加上最近几个月每次进电影院都要看一遍预告片实在有点厌烦,还跟老伴说去看看有多过誉,结果摸黑抹眼泪了。。。怪自己小肚鸡肠早不买imax场。不过么亚裔以后也别老拍代际关系了,反正这部封顶了

  • 窦灵慧 8小时前 :

  • 祁子窈 6小时前 :

    解决母女关系就是解决多元宇宙危机,像是个Rick and Morty大电影。前半部分的热闹新鲜劲,在后半部分呼唤爱的煽情段落中迅速瓦解,多元的“混沌”怎么过渡到母女单一的“爱”上,R&M体量下Summer大声嚷嚷就能交待的事情,这里用整个第二幕来圆,太容易令人疲惫了。(第一眼看见那个butt plug奖杯就知道它肯定会被塞进某人的butthole

  • 班谷菱 2小时前 :

    在我期望极高的情况下依然超出预期。绝对是越往后看越好看的电影,前半段简直就是吃了兴奋剂的沃卓斯基全家桶,而在快速剪辑把现实生活撕得粉碎之后,当观众已经被奇想、巧思、梗们晃晕之时,却又可以把碎片们重新拾起来呈现出来。“在普通人生活中寻找奥义”这一套已经不新鲜了,但花了大半部电影剪碎重拼的日常生活万花筒把这个俗气的道理展现得美妙绝伦。我总是认可那些试图给出答案而不只是提出问题的野心,它提出的问题那么大给出的答案又那么小,但论证过程太美妙了到结尾我已经觉得我可以接受任何答案。以及我绝对没想到传统的一代唐人街故事可以和平行宇宙科幻融合得那么完美,我将此归功于导演编剧的巧思。看完就回想,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主角当然应该是一代移民;需要时空警察角色,但又不能与琐碎的日常生活割裂,还有什么比国税局更合适…

  • 洁采 8小时前 :

    文本不想说了,东亚病+女德大电影…制作不错,但真的不新鲜,Rick and Morty20分钟做出来的东西比这个两小时的电影精彩深刻100倍。

  • 苗海之 7小时前 :

    Everywhere:我已尝过千百种人生,他们都同样无趣。

  • 运祯 9小时前 :

    【A-】大半夜看到痛哭,what a beautiful chaos,感官和设定上的想象力已经很惊艳,更重要的是我太喜欢这个主题表达了,这是对“爱”曾感到绝望,陷入极度虚无主义式孤独的人才能写出的剧本。“爱赋予无意义的人生意义”这个哲学表达并不新颖也称不上高深,但能拍的这么动人且有趣味,真的值得我的一切夸奖。一部充满了希望,美好,力量的电影。我好嫉妒丹·关呐!

  • 索阳旭 8小时前 :

    父母不看好,自有几分道理,嫁给软弱之人,并非明智之举,婚姻向下兼容,无异于自废武功。幻想生活在别处,抚平伤痕,弥补关系,悦纳认同,找寻宇宙,超越建立在失败之上,这正是意义所在。

  • 淳于蕙芸 9小时前 :

    This really is the everything combo, it has everything that I wanted and things that I didn't know I needed. it's audacious, funny, original, technically dazzling, and yet, in the heart of it, spoke to me on such a deep personal level. Thanks for reminding me why I love cinema

  • 焦新立 0小时前 :

    【3】Hyper Pop式电影。其实本该是漫威DC应达到的水平:高概念题材(多元宇宙),同时涉及现实映射(东亚家庭顽疾)和人物内在的转变弧线(自我价值实现)。结果A24做出来了,大概会是厂牌更加主流的一个里程碑,唯一的“独立个性”可能潜藏在那些成人向元素。总的来说还可以,陈词滥调里透出些新意,喜剧段落精彩纷呈,也喜欢片中的亚文化意趣展示和戏仿桥段,浸淫于互联网的Gen Z一代自然容易喜爱,感受上如同刷Tik Tok。不过仍觉得目前全球范围的好评程度过誉了,尤其岩石宇宙的处理真的很糟。

  • 韶傲柏 1小时前 :

    如果故事在石头宇宙结束,本片将成为虚无主义者的有力宣言;但最后四十分钟,导演仍然告诉我们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至少在今天,我想这个主题带给我们的精神价值已经足够。

  • 星荣 6小时前 :

    用最出奇的形式讲了一个内核最传统的故事。过程真的屡次突破预期且超级好笑,完全值得五星。只是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后迎来一个无趣的结局,还是感觉非常可惜。丈夫这个角色没有存在的意义也撑不起这么重要的戏份。女儿不应该需要母爱来拯救,就放她去往bagel的另一面不好吗…虽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但相比之下Turning Red在意识上要更有突破性。

  • 魏浩初 8小时前 :

    就这?就这?就这?继续用我对《瑞士军刀男》的评价:看了几个油管混剪就敢出来拍片了,胆子真大。希望两位导演不要让这种评价在你们的每部电影里都出现,加油!

  • 端木绮晴 6小时前 :

    分三次看完的美国所谓“华裔电影潮”电影,两个半小时的长度,几个平行世界的“天马行空”,人生穿梭。杨紫琼是其中最大亮点,编导的逆天想象力下的视觉剪辑也算顶了天了!其他没什么可夸赞的,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东西。

  • 美美 4小时前 :

    太多插入行为和阳具的植入的让人很不能理解。香肠手的整个设定都像是为了将女同性恋的性行为做视觉视觉化隐喻而铺设。可是拜托?没有吊也不是不能做爱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的跳接转换,主流和非主流的动画作品中已经尝试过太多次,并没有什么更有新意的表达以至于觉得浪费了短暂而宝贵的两小时休息时间….关于母女情谊,东亚母女间的牵连太深太深而作品展示的太浅,更令人伤心感动的语言交锋远远不是“这是她女朋友”“我会好好珍惜我们短暂的相处时间”就能表达出来的。诶…我也累了……

  • 陈苑杰 7小时前 :

    “妈的多元宇宙”整个想法都很绝。妈妈们值得,不是吗?她们应该得到她们值得的一切,她们值得每个宇宙最好的东西。包括最好的孩子。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