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祥旭 2小时前 :

    这种personal memoir性质的作品大概率是毁誉参半的,刚在《灵魂乐之夏》里看到那位说登月的钱不如给Harlem穷人的片段又在这里看到了,1969… what a year

  • 良运 8小时前 :

    虚拟的主角的登月经历和现实中的登月交叉,有一种在梦中的感觉。处在美国六十年代的童年生活比二十一世纪初的我的童年要精彩得多,是真的会很羡慕。

  • 淡鹤梦 3小时前 :

    我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回忆满满

  • 雪惠 9小时前 :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探索太空重要的一步,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而在55年后的2024年,人类即将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登月计划。

  • 福树 4小时前 :

    作为电影来说一般,宣传需要更大。前面磨磨唧唧后面好些,但又马上随着毛子的离去戛然而止。假如没了解过相关背景,说实话看不懂。

  • 花睿思 4小时前 :

    值得玩味的是

  • 柴华翰 5小时前 :

    Michal Lisowski的场景画的太好了。

  • 阮曼冬 4小时前 :

    动画纪录片或者传记片的模子,扣出来的是美国60/70年代的家庭生活图景。非常可爱。

  • 锦梓 9小时前 :

    评论有说联合国反对美化纳粹是假新闻。还用所谓信息茧房来形容。笑死。怪不得中央要约谈db,这么多明明显显的50w

  • 贝凝安 0小时前 :

    这个就是俄罗斯角度或者亲俄角度的乌克兰问题吧...所谓的纳粹应该指的是这个角度下的针对俄语人群的驱逐和灭绝之类的,以及对小孩的战争和亲欧洲灌输...当然,从亲欧角度来说,就是对主权分离势力的合理打击...翻了下Wikipedia的词条大致是亲欧的立场,里面也提到了对平民的攻击,只不过说法变成了亲俄势力的恐吓行为,以谋求民众疏远抵抗..."这大概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隐可可 5小时前 :

    乍一看是航天纪实,实际上讲了个憧憬明天的童年故事,真好

  • 韵柔 4小时前 :

    没有话语权的俄罗斯,乌东人民8年的黑暗生活谁知晓?

  • 晨运 2小时前 :

    这个就是俄罗斯角度或者亲俄角度的乌克兰问题吧...所谓的纳粹应该指的是这个角度下的针对俄语人群的驱逐和灭绝之类的,以及对小孩的战争和亲欧洲灌输...当然,从亲欧角度来说,就是对主权分离势力的合理打击...翻了下Wikipedia的词条大致是亲欧的立场,里面也提到了对平民的攻击,只不过说法变成了亲俄势力的恐吓行为,以谋求民众疏远抵抗..."这大概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有觅丹 0小时前 :

    俄罗斯打出气势、也打爆了西方自由民主那套的虚伪嘴脸

  • 由锐藻 6小时前 :

    美好的童年回忆,阿波罗计划只是一个切入点,更多是怀旧,总体还是缺乏些灵气。

  • 雪雪 8小时前 :

    杀人诛心劲儿大但开篇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顿巴斯要反抗基辅…

  • 谈易真 4小时前 :

    白宫:“因为你们的成就,天堂被纳入人类世界”。儿童的视角,通过阿姆斯特丹即将登陆的新闻讲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生活。人们的重心随着登陆变化着,以及登陆前世界局势。还不错

  • 驰涛 4小时前 :

    真亦是假假亦是真!只是普普通通美国人的童年记忆,可历史总是这么地让人回味!

  • 欧依白 2小时前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个晚上,我也没等到姚明举着国旗出场就睡着了。醒来后的我懊恼不已,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很重大的事情。Richard Linklater一半讲琐碎童年,一半就在讲这件少年心事。年轻的孩童曾梦想着成为伟大的「参与者」,可殊不知我们甚至没能成为伟大的「见证者」。登月着陆的时刻我们在游乐园玩耍,留下足迹的时刻我们早困倦不已。但日后成年的我们再提及这段过往,这份「不在场」的念想其实又帮助我们实现了「在场」,某种形式上。

  • 月正 0小时前 :

    像是讲述美国六十年代生活的电影,后面回归正题,以前人类探索太空是政治需要,苏联解体后政治上不在需要了,人类探索的进程也开始慢了起来甚至开始开倒车了,当下人类又开始了探索太空的比赛,这次不再是政治需要,而是人类发展需要。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