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印地安娜州的伯里斯郊,唐(弗雷德里克·马奇 Fredric March 饰)和妻子艾琳娜(玛莎·斯考特 Martha Scott 饰)幸福的生活在这里,共同抚养着女儿辛迪(玛丽·墨菲 Mary Murphy 饰)和儿子拉斐尔(理查德·艾尔 Richard Eyer 饰)。一天,当艾琳娜送丈夫和孩子出门之后,以格林(亨弗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 饰)和他弟弟霍尔(杜威·马丁 Dewey Martin 饰)为首的一帮越狱犯闯进了家中。
  之后,格林又如同请君入瓮一般的控制了家中的另外三人,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等待格林的情妇来给他们送钱。实际上,警方已经在追捕这批逃犯了,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犯罪分子们其实近在眼前。

评论:

  • 澄力强 4小时前 :

    4.5。开头半小时恍惚以为是在看法国电影,那种大胆有趣的剪辑十分出色。但越往后看越觉得悲凉,在理想覆灭后,我们怀着欣悦奔赴向死亡。

  • 芮闲静 3小时前 :

    一场如何优雅的杀死杀光犹太人的会议,他们内心已经到了毫无波澜的地步!

  • 淑枫 5小时前 :

    战间柏林的轻悲剧,moralist的末路。变着法子插入老电影风格,表现主义元素贴近时代感。一直好奇魏玛德国的时代心理状态,文化的无比繁荣,政治的无比撕裂,经济的无比失败。开头穿过当代地铁站走上31年柏林,是不是有比附当下意味在。

  • 松逸雅 5小时前 :

    4.5,鲜活的视听手法与文学趣味奇妙共振。揶揄口吻下光怪陆离的柏林一闪而过的阴霾,为"生活"提供了多个模糊的面向。然而婉转的爱情却更能打动人,一如《爱乐之城》那样传统、平庸,却悄然结成了情感的水晶。

  • 蒋曼雁 7小时前 :

    “生活是最有趣的一份工作”

  • 袁刚洁 9小时前 :

    隔壁filmnächte上生吞。感觉这有点用力过猛。

  • 邹觅柔 2小时前 :

    TomSchilling真好看。

  • 茹采 0小时前 :

    汤姆希林这是第几次扮演一个 二战前后的文艺反战青年?4比3加上复古的画质我明白导演是想更好的刻画年代感 但是这种做法我是不赞同的 太投机取巧了

  • 贺心慈 7小时前 :

    纳粹崛起前夕,魏玛共和国学生艺术家的生活。法比安大概1900生人,一战后期入伍,经历了战败,他的生活看似与政治无关,其实已经被凡尔赛条约死死盖住井口。在失去友情与爱情之后,像马丁伊登一样淹死,没有遭遇之后破碎的生活,也看不到他的家乡德累斯顿被盟军轰炸的惨状。

  • 老清俊 7小时前 :

    德国人精细严谨的特点被表现得很好

  • 隋灵凡 2小时前 :

    拉布德写出了最好的文学史论文,我写出了导师叫我重写的本科论文。

  • 税玉宇 8小时前 :

    不像是这个时代的电影;镜头在2021年的地铁站厅里游弋直达地面:这里是柏林·1931。

  • 灵雅 1小时前 :

    一间屋,一张桌,一群人的杀人计划。这些德国人真的严谨得可怕。数据分析得精密,方案考虑得周全,还处处为成本着想,非常有条理。而这些严谨,用在大屠杀上,是无法言语的恐怖。

  • 桂柔 5小时前 :

    如果忽略此次会议的议题,这就是一场非常标准的圆桌政治博弈,各派系间就自身利益最大化展开争论、说服、协商、妥协;然而即便派系观点和利益存在冲突,但他们在犹太人种族灭绝的问题上却是空前一致,令人不寒而栗。

  • 钦晓昕 7小时前 :

    你遇见此生挚爱,却无奈一文不名,你以为有知己一人常在,却转头见他吞枪自杀,你以为文学永恒,足以抵挡世道残忍,可命运更残忍地将你置身魏玛余晖。《法比安》的文学性和影像表达做到了高度的一致,如同散文与诗。你的朋友,他并非死于心碎,而是死于时代的谋杀。

  • 起铭 2小时前 :

    这会开得真的是解决问题,既优雅又高效。仿佛在讨论一个工作流程!

  • 枫芃 0小时前 :

    可怜的斯蒂芬——一个“有进取心的”青年黑格尔派

  • 谷梁初雪 0小时前 :

    其实出现在很多时刻,讨论种族、性别、地域、年龄等时都会出现,仿佛人是个数据,是面小白旗,是口头里的不如去死,我们在任何场合贴的任何标签,都是为了一些子认同,一些子流量,一些子权力,一些子发泄,我们坐在这里针锋相对,勉力敲桌,会后的房间里说着要是孩子们在夏天能一起在这里游泳就好了,人啊,冷酷温情,荒诞正经,只希望自己存活于世时不被不认可的所吞噬,人对得起自己,其他自有评定之说~~

  • 香婷 7小时前 :

    听着片尾音乐打开豆瓣,看着搜索框突然大哭,我好难过,好难过,风格化的形式在这样一个苦闷忧愁的如此理所当然的故事面前显得如此多余,我太难过了,太难过了,“我亲爱的朋友,活着只是侥幸,死亡才是必然”

  • 肇哲圣 4小时前 :

    4/5 | 对一个正常社会而言,平庸之恶的出现当然百害而无一利。但对归附于不道德体制的个体而言,ta总能凭借体制赋予自身的他者化冷漠,形成某种程度的自圆其说,而解除个人在道德层面的反思。万湖会议某种意义上就是平庸之恶的集中反映和体现。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